查看原文
其他

十佳教师孙欣:用温情开展教学,以敬意传承文化

循循善诱的 青岛大学 2023-12-19


十佳优秀教师

2023年11月




用热爱激发一群人的热爱


“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是一件开心的事情。”正因为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教师孙欣对历史的热爱,使得她在多年的教学和研究中一直都处于乐在其中的状态。她也因此明白,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对学习内容真正产生兴趣,学习效率才会提高。由孙欣主讲的《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中外教育史》《中国文化概论》《0-3岁儿童保育与教育》等几门课程正充分体现出这一特点。
在《外国教育史》的教学过程中,孙欣发现学生缺乏阅读深度,难以使自身生命经历与教育名家经历形成共鸣等问题。2017年,孙欣抓住学校首批研究性课程“以学为中心”的契机,从《外国教育史》课程特点出发,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打造出“经典阅读+半开放式研讨法”的翻转课堂,将问题导向对比分析法与传统教授法相结合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课程目标设置、课堂任务和作业量遵循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具有“跳一跳脚才能够到”的挑战度,不会太难让学生望而却步,但也不会过于简单让学生失去挑战感。
在教育名著的荐读方面,孙欣突出选择能激发师范生教育情怀和培养师范生师德规范的著作,例如 《理想国》《爱弥儿》《大教学论》等外国教育史上的经典。同时,孙欣结合教育界和学术的前沿热点,引导和布置阅读重点和任务,“比如,我们国家现在倡导‘五育融合’,那学生可以在读《给老师的建议》时重点阅读和讨论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
在课程学习中,孙欣认为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尤为重要:“先态度后深度,要用心去感受、去聆听,才能触碰前人的思想。”孙欣希望学生能够在课程中切实参与进来并有所收获。2021级学生任志力认为,《外国教育史》最大的特色是以小组为单位来讨论并讲述一本著作中的教育思想,再由其他小组提出自己的疑惑及看法,从而达到合作式学习。“课程自由性强,以学生为主导,同时孙老师会邀请校外专家合作讲课,在课程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实用的知识。”




在《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中,孙欣坚持以体验式教学促进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温情与敬意”。她带领学生走访博物馆、文化馆、锦绣非遗研究中心,邀请民间艺人、政府官员和博物馆专家走进大学课程,在课堂实践中玩篆刻、刺绣、剪纸,并在校内成功举办五届“非你莫属,遗风传韵”实践研习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宣传活动,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她组织大学生走出校园,到基础教育机构开展文化传承实践活动,身体力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孙欣认为,自己诸多课程最重点、最核心的目标就是情感目标传达,“‘温情与敬意’是钱穆先生提出的看待中国历史应有的态度,我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样如此。要去了解、热爱、传承中华代秀传统文化,而不是仅限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触摸后才能真正走进它,才会明白传承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一份责任。”
孙欣认为,作为师范生在心里要有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火种”:“我们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者,更是继承者和传播者,如果我们心中没有这种‘火种’,怎么引导、培养学生去热爱呢?所以一定要呵护这种‘火种’,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感化学生。”年来,孙欣身体力行地在学生心中“点燃”这种“火种”。“孙老师会带我们参观博物馆、非遗研究中心等,在里面可以近距离接触印刷术、扎染等中国传统工艺。”2021级学生张怡回忆,在课程中孙欣还会邀请其他老师带领学生制作香包、刺绣以及印章等,“学习了《中国文化概论》后,我会更想继续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参观博物馆时也会主动地去搜索自己喜欢的文物的资料。”



守正创新,传承中华文化


“教学的过程就是一种传播。”孙欣说,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要呈“丁”字型发展,一方面要广,一方面要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面十分广泛,对美食文化感兴趣的同学可能对八大菜系十分有研究,在出门旅游时会主动去了解当地的特色美食,我认为这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除此之外,孙欣在《中国教育史》《中外教育史》的课程教学内容上突破了原有教材以历史朝代为逻辑线索的限制,加入家庭教育史、学校教育史、文教政策史等专题。在这种结合中,既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掌握学科全貌,又突出了教学重点。孙欣还主张以科研促教研,在课堂中她引入自己在家训、家族史、蒙学、教科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带领学生做文本分析和中外教育史对比分析,引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



从教以来,孙欣一直秉持“立德修身,师之所本;传承人文,师之所存”的理念。2022级学生刘萌对此感慨颇多:“作为孙老师的学生,我深刻感受到了她上课时专业严谨而又不失幽默风趣的风格。”在她看来,孙欣的课堂氛围充满活力,让学习变得深入而有趣,“她鼓励大家勇敢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我们参与讨论的热情。她不仅是一位知识渊博的教育者,更是一位充满关怀和耐心的指导者。”



END



▼往期精彩回顾▼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学术奖,青大3项!


今天你“早C晚A”了吗?


万“柿”大吉,没你不行!












青岛大学

—QU_1909—


封面 / 张凌涵

图文来源 / 青岛大学报  受访者本人供图

学生记者 / 何贵查 赵菲

编辑 / 董忆航审校 / 张嘉晴 孙若童 孙馨月 武桐萱责编 / 魏喆吉 王沛然


青岛大学融媒体中心出品转载请联系后台获取授权

新浪微博:@青岛大学

点分享点收藏点在看点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